做好“加试题” 打好攻坚战——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疫情防控,春耕生产,贫困户增收……在明媚的春日中,大江南北的广泛战线上,到处活跃着教育人的身影。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也是影响脱贫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教育系统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脱贫,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

田间加云端

  线上线下服务“三农”助脱贫

“你要注意多培养直立枝,留30到50个,多施有机肥……”在陕西省合阳县北尹村贫困户王忠民的樱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蔡宇良在手把手教他修剪技术,并约定到病虫害防治季节再来,乐得王忠民直点头。

合阳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定点扶贫县。这个春天,作为陕西省现代樱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蔡宇良在合阳县金峪镇开展科技培训,为群众讲解果树整形修剪、丰产提质栽培管理等技术。

“我家的猪出问题了,去哪里请专家?”不久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部分畜牧养殖户家里出现了猪的零星死亡病例,养殖户急得“火上房”。

养殖户谢刚庆在看到自家一头猪身上起了红点后,急忙远程联系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曹荣峰,第一时间求医问药,并根据专家指导科学用药,成功控制住了疾病的发展。

春节后不久,河南农业大学就公布了一份专家服务团名单,包括小麦生产、畜牧生产、特色产业三大类14个领域共40多位资深农业专家,受到了农民群众、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追捧。

为了动员更广大的青年学生,华中农业大学发出师生就地帮扶春耕生产的倡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发起了“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得到多所高校的响应。返乡学生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迅速行动起来,主动担当作为,为农民增产增收贡献力量——

在广西柳州鹿寨县四排镇龙马龙村,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韦壮敏,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民经验,总结出科学施肥诀窍,帮助村民减轻了施肥压力。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三元村,扬州大学农药学硕士生陈月阳,对果树种植大户刘同春进行黄桃树、李树、梨树的生产指导,从购买苗木到种植修剪,从药剂购买、病虫害防治到后期的果树套种,全程参与。

在新疆塔城市恰夏镇,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学专业硕士生任万路,积极投入到服务广大牧民的队伍中,帮养殖户治疗马、牛、羊疾病,还免费为养殖户提供驱虫药品,助力牧业生产。

疫情期间,专家们依托专业优势促生产、保供应,为特殊时期的农业生产贡献专业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专家组联手打造“新农大讲堂”,及时上线“北方大田作物管理”“春季蔬菜生产”“春耕病虫害防治”等多门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设计了“江苏稻麦生产智慧服务”小程序,让农技人员和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知苗情,为生产送上第一手信息。

在青岛,青岛农业大学王晶珊、张双灵等11名山东省扶贫科技特派员团队队长制作“科技特派员为您服务”微信名片,把带着温度的服务内容推送给青岛地区170名贫困村村干部。

输血更造血

  精准帮扶为脱贫注入内生动力

“农产品滞销,可能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让已脱贫的返贫。”受疫情影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阳山村部分贫困户去年晾晒的干辣椒等农产品滞销。文县教育局驻阳山村帮扶工作队发出了爱心消费的倡议,帮助村民减少损失,有效缓解了该村农产品滞销的困境,增加了贫困户的产业收入,也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

疫情期间,多地教育系统开展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大力推进消费扶贫。中山大学联合云南省凤庆县推出“中大助力·凤庆加油”套餐组合,共采购该县茶叶、核桃等农特产品118万元。西南石油大学官微发布“以购代捐”倡议书,帮助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锦屏镇鹅项颈村村民解决脐橙滞销的难题。

脱贫要靠自身造血,没有扶贫产业,短期输血难以使减贫成果得到巩固。教育系统干部扎根农村驻村扶贫,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各直属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高校特色优势与定点扶贫县发展短板相结合,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树立了高校扶贫品牌,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日,虽受疫情影响,但产自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镇白莺山村的二嘎子茶王,仍以50万元成交价开采,再创新高。云县是华南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县,为助推白莺山村乃至云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华南理工大学助推当地保护、开发古茶树资源,引进知名企业投资茶园、建设茶厂,打出茶旅融合发展的帮扶组合拳。如今每到采茶季,上万名茶商来到白莺山考察、购茶,交易额达上千万元。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四川大学的定点帮扶县。结合学校人才、学科等优势和甘洛县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四川大学选派了农业、经济、城市规划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干部,形成覆盖县、乡镇、村三级梯队式干部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四川大学还为甘洛县培训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脱贫尖兵”。

湖北建始县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定点扶贫县,华中农大选取了贫困人口覆盖面广的魔芋、玉米、景阳鸡、猕猴桃、高山蔬菜、枸杞等10个优质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产业,实施产业精准培植,并选派博士、硕士研究生,扎在村子里,进行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点对点实打实地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以产业帮扶为突破口,各高校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打造出了更多的定点扶贫“样板田”。

扶贫先扶智

  以教育之力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夕阳西下,在河南省郸城县东风乡郑庄村的一处农家小院中,郑庄小学校长于金梅,结束了一下午的送教上门,嗓子已经有些沙哑。

这处农家院住着一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疫情发生以来,郸城县教体局建议各校按照实际情况,探索实施线上教学,并落实帮扶政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专门送教,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无一人因贫困、因疫情失学、辍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空中课堂’、学科教师电话回访指导、送书上门和图书漂流,这是我们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开出的4个学习‘处方’。”在甘肃临泽县,各中小学按照“严防聚集”原则,根据村镇、社区学生分布情况在全县各村镇、社区设置送书点,将21万余册经过消毒的新学期教材送到全县14230余名中小学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居家学习。

扶贫先扶智,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疫情防控期间,教育系统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紧盯控辍保学成效巩固提升、“两类学校”建设、各类反馈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步伐。

日前,河北省1.58万名疑似辍学人员全部清零。留得住还要学得好,多地通过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城市教师支教、“互联网+教育”等多种方式,提升边远地区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

想让教育扶贫达到效果,贫困地区的师资水平必须跟上来。结束了为期16天的防疫隔离后,喀什二中山东援疆教师工作队成员伴着春风走进校园,迎来暌违讲台两个月后的“第一课”。随着山东援疆教师在喀什二中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喀什二中山东援疆教师工作队的“组团式”教育帮扶也在有序展开。目前,学校已与山东5所名校结成友好关系学校,并与部分地市的教研室开展交流活动。

通过对口援助的桥梁纽带作用,联系教育发达的优质名校,利用名校特色项目和优势资源,开展帮扶共建,带动贫困地区中小学特色项目开展,缩小教育差距,提升学校特色化发展和办学品质,这是教育扶贫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教育部集聚教育对口支援力量,建立教育扶贫工作联盟,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携手奔小康等方面帮扶力量,形成对口帮扶“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的合力。

教育扶贫不能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期,华东师范大学针对贫困地区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专门推出心理健康专题网络课程模块,重点聚焦师生有效沟通、学生心理问题解决与应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主题研讨,指导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理解疫情,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同时,教育扶贫不是简单的入学、升学问题,而是与就业紧密结合。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学生平措朗杰在学院的帮助下,顺利签约中铁集团。平措朗杰是一名藏族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他希望回西藏就业。辅导员了解情况后,在大一时为他安排了学业结对帮扶,大二向他推荐了在西藏开展科学项目的导师,帮助他增强专业技能。进入求职季,又积极帮助他联系用人单位,最终顺利签约。

责重山岳,吾必当之。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是我们党许下的庄严承诺。在迈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千年梦想的征程中,教育系统正在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极具分量的教育力量。


(编辑: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