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具体工作要求,突出人社职能优势,把扶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就业扶贫作为重要主责主业,持续发力,巩固提升,取得积极显著成效。
江西省
江西省人社厅积极打造“6+1”就业扶贫模式升级版,抓实抓细,狠下功夫,强化“三个精准”。
一是政策精准。出台“二扩二贷十补贴”就业扶贫政策,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二扩”: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扩大到所有贫困劳动力;扩大贫困劳动力的范畴,将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城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就业补助资金补贴范围;“二贷”:创业担保贷款、“产业扶贫信贷通”;“十补贴”:社保、扶贫专岗、交通、求职、创业、培训鉴定、见习补贴、生活费补助、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就业扶贫车间奖补等十项补贴。
二是措施精准。着力加强就业扶贫载体建设,探索出一套符合江西实际、具有江西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6+1”就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脱贫的新路子,确保就业扶贫“可持续”。
三是服务精准。针对贫困劳动力的不同特点,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帮扶。实施就业援助,加大就业帮扶“输血”力度;开展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造血”能力;加大创业扶持,发挥带动就业“活血”功能。
山东省
山东省人社厅坚持“四个模式”,目前已实现国定、省定标准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目标任务“双完成”。
一是“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模式。重点实施“就业扶贫车间”规范提升工程,举办“就业扶贫车间”项目对接交流会,立“就业扶贫车间”名录库、项目库,充实“就业扶贫车间”的就业培训服务、返乡创业服务和乡村电商服务功能,推进多项目、多功能转型发展。
二是“互助扶贫公益岗位”托底安置扶贫模式。积极开发养老、托幼、照料病患、助残等互助扶贫公益岗位,托底安置难以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参照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支付岗位补贴,实现就业扶贫与互助扶贫的有机结合,发挥公益岗位“扶贫”与“服贫”双赢功能。
三是“百企万岗”鲁渝劳务扶贫协作模式。打造“百企万岗”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品牌,开展“双线”劳务扶贫协作。“线下”,多次赴重庆市开展活动,组织各类东西部扶贫协作招聘对接活动50场,援建劳务协作扶贫车间29个;“线上”,实现山东省公共招聘网与重庆就业网对接,进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完善远程面试功能,有效提高签约效率。
四是“携手乐业”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模式。以全省7个易地扶贫搬迁县(区)为重点,实施“携手乐业”行动,组织发动优质企业、成功返乡创业者、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参与“就业扶贫车间”项目引进和运营维护,领办“劳务扶贫合作社”,开设“创业扶贫工坊”,为易地扶贫搬迁地贫困劳动者开展电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项目提供创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服务。
河南省
河南省人社厅强化创业带动,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人社扶贫和脱贫攻坚。
一是强化能人带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企业家、农民工、退伍军人等“能人”返乡下乡创业,创办更多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发挥创业带贫效应。
二是强化项目带动。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评审中,将带动贫困劳动力创业和吸纳就业作为评审考核的重要指标。评选100个“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形成创业带动脱贫的积极导向。
三是支持自主创业。盘活现有资源,提供便利条件,搞好咨询服务,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创办符合产业方向、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全省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132.13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创业7.21万人;累计带动就业833.4万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58.69万人。
湖南省
湖南省人社厅开展精准服务,深化对接协作,促进更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一是开展线上对接。完善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岗匹配、在线招聘、动态跟踪管理等功能,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招聘会。目前,平均每月更新各类数据信息达40万条,平台内有效岗位达2.1万个。
二是推动线下输出。推动51个贫困县与长株潭三市落实劳务合作协议,引导各园区与贫困村广泛开展结对,不断深化“点对点”“一对多”劳务输出。建好用活省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每周举办一次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每月举行一次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对接。依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平台。今年已组织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免费专场招聘会1109场,帮助3.7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三是精准实施稳岗维权。定期对接省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库,通过人社大数据比对、基层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动态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精准建立“三个清单”:对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建立“任务清单”,对已就业的建立“稳岗清单”,分年度分地区制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稳定岗位计划,明确各方职责,形成“责任清单”。
(编辑: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