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要素入手 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落实《方案》的关键在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确保培训质量。由于教育培训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培训学员和培训影响三个因素,因此培训质量的监管应该从培训的三要素入手,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的控制,实现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教师是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培训教师是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职业培训的重要前提。

一是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对于职业技能培训重点项目,应组织相应的师资培训,以提升关键能力,解决突出问题,并建立教师经验交流平台。

二是适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应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探索建立合理的培训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参考国际劳工组织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体系。

三是培训师资人才自主选聘,保障合理待遇。这一点在《方案》中有所体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可按规定自主招聘企业技能人才任教。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职业院校在内部分配时,应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培训学员是中心

学员是培训的受众和中心,培训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员的技能提升上。

一是合理区分培训对象进行培训。《方案》将培训对象分为三大类: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应针对不同的群体组织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企业职工,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普遍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支持帮助困难企业开展转岗转业培训。对于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对于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

二是对学员给予补贴,解除其后顾之忧。《方案》中对学员的补贴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特点:实现培训资源公平性,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体现培训社会包容性,对困难群体,培训期间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生活费补贴;注重培训激励性,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

三是优化学员评价机制,提升培训后发展空间。按照《方案》要求,要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动态调整职业资格目录,动态发布新职业信息,加快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修订。推动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支持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提升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培训教材是实质

培训教材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要素,是培训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对此,《方案》提出,要加快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规范管理,提高教材质量。

一是针对三大重点群体构建培训教材体系。培训教材体系包括企业技能提升和转岗专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技能扶贫工作三大体系。在教材内容上,《方案》要求,在所有培训体系中都要加强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三方面培训。

二是通过教材规范培训过程管理。《方案》指出,职业技能培训应大力推广“职业培训包”等先进培训方式。“职业培训包”是集培养目标、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大纲等为一体的职业培训资源总和,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性技术文件。编写培训包教程应遵循职业培训教学规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实际需要。

三是以教材推动培训制度落地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由三类教材组成,包括通用素质类、专业基础类和操作技能类,是学徒制培训的落地抓手。(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 宋臻)
 

(编辑: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