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商务厅 省国资委 团省委 省工商联关于在全省实施就业见习质量提升年”行动的通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践行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资源,多点发力,切实发挥就业见习稳就业、促就业作用。全年新建1000 家就业见习基地,开发10万个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并组织到岗,遴选100家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创建10家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选树100名见习典型个人。通过丰富见习岗位内涵、加强见习供需对接、优化见习流程管理等措施提升见习质效,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确保该群体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政策宣传凸显见习成效。生动活泼,创新宣传手段彰显时代特色。充分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密切与高校、园区、品牌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推广见习经验做法和成效,以开展见习体验日、主题日、活动周、宣传月契机解读见习政策,宣传见习基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以及青年通过见习实现就业创业的“好声音”,营造见习良好社会氛围。打造语态新、可读性强、符合青年群体阅读习惯的宣传品类,推出易传播、形式俏的微短视频,实现零距离的指尖互动交流。制作《江苏省就业见习政策解读》动漫视频、拍摄《见习护航就业》民生实事宣传片,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展现见习成效经验和特色亮点,并通过新闻媒体、人社公众号等平台广泛推广宣传。
(二)优化环节补齐全链条就业服务。兼容并蓄,贴近就业需求提升见习效应。加大见习岗位开发力度,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卫生、教育咨询等重点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重点开发一批高质量见习岗位,满足青年群体个性化、多元化岗位需求。聚焦离毕业时间不足6个月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后2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和16-24周岁失业青年,大力开展江苏特色就业见习,构建“就业见习+技能培训”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技工院校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见习的深度融合。各级人社部门要统一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持续推动社会引导、政策支持、规范管理。加大见习组织力度,扩大职业发展空间,增强新业态经济、新产业岗位对吸纳新业态就业群体能力,拉长产业链、提升见习价值链、延长见习服务链。
(三)夯实基地建设推动示范引领。强基固本,打造示范标杆厚植见习载体。紧扣国家和省重点产业项目,积极吸纳头部企业、500 强、“专精特新”等企业成为就业见习基地,聚焦重点产业园区、科创园区等实现见习基地“抱团”式拓展。实施百家省级见习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在全省规上企业见习基地中开展第二批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遴选,选树100家以上科创引领、数字赋能为特点,在精密仪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积极融入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培育一批运营规范、制度完备、成效显著、引领带动强劲的就业见习单位,提升见习服务保障能力。
(四)强化精准帮扶提升服务水平。数字赋能,聚力活动组织做优服务效能。搭建“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统一服务平台,同步链接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在线等国家级网站平台;围绕“创响江苏”特色品、“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青春牌,结合“春风行动”启航·逐梦江苏”青春四季主题、“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等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精准摸排见习岗位信息,持续建立需求清单,举办“线上+线下”、体现行业特色、彰显区域协同的高频次、灵活化的供需对接活动。加大“高校毕业生掌上宝”推广运用,强化见习基地、见习对象线上见习信息智能推送,全年不间断、零距离享受见习全流程服务。
(五)跟踪督促狠抓民生实事落实。跟踪问效,不折不扣抓好全年任务落实。按照“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工作步骤,将“新开发 10 万个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省政府民生实事纳入就业工作整体部署,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实现岗位募集规模和组织见习到岗率稳中有升。对计划组织实施到位、岗位质量佳、实施效果优的地区,统筹纳入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评价激励。修订《省级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规范见习管理工作,出台《江苏省就业见习经办规程》,完善见习业务流程,为更加科学化、标准化的见习管理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建立月调度、季研判、年通报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见习基地、个人随机进行抽查和提升年行动督导检查,结合各地时序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各地见习质量提升行动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