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按照“能早尽早”“能扩尽扩”的原则,统筹协调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录)高校毕业生,确保全部在8月底前完成。各高校要统筹安排教育教学环节的各类考试、实习与就业工作进程的时间安排,为毕业生在校期间求职预留时间。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招录宣传。
认真落实《关于支持推动高等院校创设大学生创业园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用足用好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举措。举办全省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扶持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各高校要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带动作用,组织创业沙龙、校友说创业等系列活动,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要充分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引导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创意经济、低空经济等多领域灵活就业。
畅通入伍绿色通道,配合兵役机关做好兵员预征预储和大学生精准征兵工作。
各高校要将就业实习实践作为促就业重要举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政策制度保障。统筹组织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推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至少开展1次就业实习实践活动。支持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联合,协同建好用好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周举办双选会、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活动,全年不少于50场。各省级就业分市场牵头高校主动联合相关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供需对接、就业育人、经验交流等活动;要加强岗位资源共享,对就业工作基础薄弱的高校,加大招聘活动支持力度,定向送资源、送岗位、送服务。各高校要落实教育部“秋季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的安排,拓展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支持二级院系邀请校友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持续不断开拓就业岗位。
建立健全“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工作台账。高校校级领导班子、就业工作主管部门、二级院系明确职责分工,各级领导及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要与毕业生结对,开展“一对一”帮扶,落实“3个3”基本要求,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提供稳定性高的就业或实习岗位,确保每一位重点群体毕业生都能得到精准帮助,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组织促就业专项行动,联合省残联开展残疾毕业生双选会活动。鼓励各高校开展重点群体毕业生专项访企拓岗、专场招聘活动。开展“家校地合作共育”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辅导,发挥家校地合力,强化心理辅导,缓解毕业生思想压力和消极情绪。实施跟踪帮扶援助行动,各高校要配合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接续,帮助他们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